用户名:密码:

您的位置:首页 › 设计师俱乐部 › 案例

案例详细说明

现代粗粮馆4

2008-05-27

项目类别:公共类  公共 项目地点:  

2004年的冬月里,我们所设计的大连“现代粗粮”餐馆己完工,并顺利开业了。每当想起这个空间时,心情都难以平静下来。真的很想把设计过程中的真实思想写出来,但几次提笔又难以成文。这段思绪的沉重,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因为它思考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艺术、功能和空间的问题,更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入思考。这种思考起到了提升设计的纯粹性、净化自我的过程。 “现代粗粮”做为主题餐厅,它的设计,要有主题文化故事。人们常认为“粗粮”是指北方的“粗粮大饭”,又有什么饮食文化呢?说起北方“我的家乡”,想起北方的这片土地,那是一个历史上荒芜的世界,历来不是文化的主流地区,近代又屡遭外异所侵。引以自豪的那些文化、建筑或遗迹也是“外来”的。这几年南北设计师交流多起来,常听他们用南国的普通话侃侃而谈自己的设计理念,述说因祖上的人文、建筑文化、历史对他们在专业上的深刻影响,又把这种影响提炼发展开来,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又有其文化渊源的优秀设计作品,言语间流露出对自己所生活的地域文化的自豪感,让人羡慕不已。南北的落差让我偶尔心生报怨:是祖上的盲目闯关东,才把我生在了文化“贫瘠”的东北。那与“唐文明”齐名的“渤海国文明”,为什么这样的脆弱?留给后人的只有残破的难以辨认的遗迹!是北方的寒冷让文明难以延续吗?文明没有了承袭。不得不承认,由于地域区别,南北的距离早已拉开了。一年四季温暖的气候,使南方人爱动脑,聪明而勤奋,而北方干冷的气候,使人懒惰。在北方有句俗话就叫做:“睡不醒的冬三月”。城里还好,城外的居民冬日里大多无事可做又少于交往,头都睡呆了,剩下的就只有不经思考的模仿了。就说餐饮业吧,高档一些的酒店,总是从粤菜到上海菜、杭帮菜,到中档的湘菜和川菜,都在模仿着别人。近几年有人把川菜又重新整合变成了时尚的、现代的、新派的餐馆形式,都是把东北菜排在最后,甚至排在街边小吃的排档上。难道北方菜就是小吃和排挡的水平吗?北方实际上是满族人寄居的地方,满人没进关时的饮食文化,想来与韩餐和日餐应是齐名的。进关之后变成了满汉全席,也就失去了自己。2004年春天,接到一位到大连发展的好友的电话,说他从台湾人的手里买下来一个餐馆叫“现代粗粮”,叫我过去为他策划一下老店,并设计有主题餐厅的新店,将来要发展成连锁店,起一个公司总的名字。连锁餐馆的起名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企业发展的空间、企业文化的底蕴,还要有与内容相同的特征。这任务不轻啊!是好朋友,只有义不容辞。朋友是个地道的满人,做事认真到“磨叽”,是个真正做事的人。他要做的肯定是从菜品、器具和空间都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品位上的“像样的”东西。这是一个对北方菜重新整合、让人们重新认识它的良好机缘。二话不说,我放下手头工作,直飞大连。见面后,我们先从起名入手,想来算去,又想起了那遥远的文明,在美丽的镜泊湖西侧,那难以辩认的遗迹“渤海国”。它太苍老了,遗留的各种物质碎片很难拼成一个有形的文化内容。几乎被契丹族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只有在传说中诗人李白的故事里,有着一点点影子。说的是有一次皇帝要李白写封国书,诗人居然要求朝中权贵杨国忠替他捧砚研墨、高力士替他脱靴!皇帝究竟是叫他写些什么重要东西,可以让我们的诗人如此大摆架子?原来是皇帝收到一封来自“渤海国”的国书,朝廷上下无人识得那种文字!还是贺知章推荐了李白,才解决了问题。故事和传说是无法考证的历史,但渤海国内外宫墙绵延三十余里的遗址,完全是唐朝京都长安的格局和气派。北方的寒风吹了一千多年了,一切的繁华与喧嚣被吹的无影无踪,厚厚的冰雪在冬日里覆盖着它的残骸。风雪的溶化,不断除去她曾存在的特征,直到再也辨认不出她的模样。不远处镜泊湖那清冷漠然的湖面折射出古老城市文化的短暂与脆弱。文明消亡了,但毕竟是辉煌之地。日后沦为宋清时代的重要流放地。那时称为“宁古塔”。宁古塔无塔,为满语音译,意为六个。据说是因为六个兄弟在此生活过,变成了流放之地。但流放的地方却有比遥远的文明更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荒蛮的土地上,来自中原的流放者开垦着一年只有一季收获的大地,在这黑黑的土地上长出的果食 “北方粗粮”,养育着自己疲惫的身心。这是我和朋友要寻找的设计原点,也是命名的所在,我们马上取其本意,将公司命名为“”。就这样,我们把主题文化的断面定位于流放之地。这里虽然没有渤海国的华丽与文明,却有着最珍贵、最感人的友谊,它存在于那被流放后蓬头垢面的官吏、文人之间。康熙时期的诗人丁介曾有“南国佳人多塞北,中原名士半辽阳。”不敢想像当时的北方会有那么多的失宠的文人、美女、曾经的重臣,甚至皇帝。后清时有名的“文字狱科场案”、宫廷内外斗争的失败者,大批受株连者,跌跌撞撞的走到东北来,在兵丁的驱赶下,在震耳欲聋开道的锣鼓声中,历时几百年约有一百五十万人就这样陆续来到了北方。冰天雪地里,清醒着自己的头脑,用灾难净化人生,把生存作为生命最基本条件。杭州诗人丁澎在赶赴东北的路上看见客栈内有许多流放者写下的的诗句,一首首读来,不禁笑逐颜开。别人问他为何高兴?丁澎说:我真感谢皇帝给我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在一条友情的长河中畅游。不久,他的老朋友张缙彦也遭流放。路经丁澎的流放地,两人见面感慨万千,唏嘘一番后把酒推盏,互相能够赠送的东西也就只有诗了。“老去悲长剑/胡为独远征/半生戎马换/片语五关行/乱石冲云走/飞砂撼碛鸣/万方新雨露/吹不到边城”。当官衔、身份、家产一一被剥除,剩下的就是对生命的直接呼唤,“同是冰天滴戌人,敝裘短褐益相亲啊”。所需要的只有驱寒的烈酒和黑土地的“粗粮”,用自己温暖的身躯去化开别人心头的冰雪,以屈辱之身去点燃新的文明。我想今天东北人的豪爽、重友情、讲义气与当年流放者们的精神遗留不无关联吧!流放创造了一个味道浓重的精神世界,竟使我们受用至今。使我的创作空间具有了内容与气势。北方的概念早以不同于曾经的荒凉和原始,但流放者带给这片土地的滋养又或多或少的体现在当代东北人的身上,并讲述着这样或那样感人的故事。还有什么能叫我这样一个北方人不冲动的呢?这些足以使我感动,为此营造出一个崭新的和对过去有所追亿的空间 “”。这里面要有一首首流放者的诗篇,一杯杯驱寒的烈酒,还要有黑白的色彩,让空间更有棱角。让一片没有叶子的树林,给人们留有向往春色的愿望。在这纯静、苍凉的空间内大家品尝着 “现代粗粮”,带给自己不同的人生滋味。

« 前一页1下一页 »

所有评论

登录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记住密码

王兆明唯美源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室内设计师